首页> 资讯> 详情

【独家焦点】孩子们最爱的“陈妈妈”

2023-04-03 08:55:56 来源:每日看点快看

本文转自:安阳日报

孩子们最爱的“陈妈妈”

——市社会福利院孤残儿童护理人员陈洋的故事


(资料图)

陈洋在帮孩子们整理玩具

□本报记者 王都君 文/图

虽然没有血缘关系,但她却是孩子们最爱的“陈妈妈”。23年如一日,用专业的护理知识和十足的爱心给孩子们带来妈妈般的温暖,她就是市社会福利院孤残儿童护理人员陈洋。

3月28日,记者在市社会福利院见到陈洋时,她正和同事一起给孩子们准备换季衣物。厚、薄、大、小,每一件她都用尺子认真测量、分类,储藏间的衣柜里,孩子们的衣物被叠得整整齐齐。

陈洋今年48岁。2000年,陈洋毕业后刚到单位就被分配负责护理重症的脑瘫儿童。当时,她听到最多的是别人的质疑:“这活儿又累又脏,一个小姑娘能干得了吗?”大家不知道的是,当陈洋第一次看到孩子们期盼的眼神,她就毫不犹豫地决定留下来,尽自己所能去照顾、陪伴他们。

23年间,陈洋在供养一线做过护理员、康复师、特教老师。“这么多年来,我有愧对家人的心酸,有看到希望和分享快乐的甜,有累到不想动的苦,也有被人误解和埋怨的委屈,各种滋味杂陈在心中,但只要看到孩子们越来越好,我就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。”陈洋告诉记者。

2014年,市社会福利院成立了医疗特护中心,主要护理重症的患儿和早产儿,陈洋被任命为主管。一次,陈洋半夜接到电话,有个脑瘫儿童突然高烧不退,需要送往医院,但人手不够。因为丈夫工作特殊经常不在家,她只好留刚上小学的儿子独自在家。儿子得知陈洋要走,央求着说:“妈妈,能不能不去?你为什么对那些孩子比对我好……” 陈洋很心酸,强忍着泪水告诉儿子:“因为他们都没有妈妈,需要我照顾。我是你的妈妈,也是他们的妈妈。”

“在儿子生病或人生的重要时刻我总是缺席,儿子越懂事,我反而觉得自己亏欠他的越多。”陈洋告诉记者。

后来,陈洋的工作需要兼顾特护中心和儿童部两个部门,其间,有很多次带重症婴儿去外地做手术的经历。舟车劳顿,孩子哭闹,路人不理解,连续忙碌,带着孩子做各种检查、办手续,等待在重症监护室外……但当看到孩子们平安地从手术室出来,那些疲惫、担心、压力、委屈顿时烟消云散。

2017年,单位搬了新址,为了让孩子们健康成长,陈洋申请给孩子们设立营养餐厅,由她自己动手制作营养餐。她根据孩子的生长发育特点,制作合适的辅食。对于咀嚼困难的脑瘫儿童和不会吞咽的孩子,陈洋制作了营养全面的半流质营养餐。除了自己做,陈洋还手把手教其他同事做,现在,制作营养餐已经是市社会福利院常态化工作的一部分,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孩子们胖乎乎的小脸上满是幸福。

疫情来袭,陈洋和其他党员同事主动请缨,坚守岗位几个月没有回家。疫情防控封闭工作期间,得知同事过生日,陈洋亲手做生日蛋糕、长寿面;生病的同事没有食欲,她就做开胃的水果粥……让大家在封闭期间感受到家的温暖,维持良好的情绪状态,更好地服务供养人员。

“每当看到孩子们扑向自己,嘴里喊着‘陈妈妈’时,我总是感到特别满足。”陈洋说,“那种幸福是无以言表的。看着孩子们每天健康成长,看着脑瘫孩子从不会走路到慢慢丢下助行器迈开步子,我感觉再多的苦和累都值得。”

23年来,无论多苦多累,陈洋对孩子们的爱、对工作的满腔热忱从未改变。岁月无痕,她依然充满希望地迎接每一天,尽心尽责照顾好每一个孩子,当好孩子们的“陈妈妈”。

关键词:

上一篇:“灭罪活力号”出动 提高市民防骗意识
下一篇:最后一页